跳到主要內容

【調查報告】2013兒少新聞妙捕手平面媒體金芭樂獎票選結果分析報告

2013年平面媒體金芭樂獎票選結果分析報告
 
一、《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分獲「單一新聞金芭樂獎」
   根據票選結果統計,第一則「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由《中國時報》2012122A1要聞〈冷血 想吃牢飯隨機殺10歲童〉報導30%得票率得到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此為《中國時報》首次獲得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第二則「高雄捷運活春宮事件」《自由時報》2013423B3大社會〈高捷活春宮 上演口交秀?〉報導30%得票率得到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這也是《自由時報》第一次獲得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
   而第三則「名媛李珍妮女身世事件」則是由《蘋果日報》2013817日的〈李珍妮玩2富商 吳春台拒認女 宣明智再被咬〉報導24%得票率奪得。而《自由時報》的〈李珍妮操弄女兒 天天換爸爸〉、《中國時報》的〈李珍妮說詞又變:宣明智是孩子爸〉、《聯合報》的〈李珍妮又改口 女兒是宣明智的〉與《動新聞》分別得到23%21%16%16%得票率。有關於今年三則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票數統計分布圖請見下圖一

圖一:金芭樂(個別案件)統計票數分布圖

   表一是今年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得主照片。三則新聞皆有逾八成民眾認為不想再看第二次,以及逾五成民眾認為三則新聞都有消費被害人、刺激銷量的狀況。而且三則新聞在圖片與相片使用上都可能會有曝露未成年當事人或關係人之隱私資料的情況。

表一:單一兒少新聞金芭樂獎得主


二、《蘋果日報》蟬聯四年得到金芭樂獎總冠軍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蘋果日報》以64.7%得票率,被民眾認為是最血腥的報紙,逾六成民眾認為《蘋果日報》過度詳述或報導犯罪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高達五成四的網友認為,四大報皆有詳述或報導犯罪手法的問題整體而言有六成八的網友認為金芭樂獎得主應是《蘋果日報》。
 

表二:第四屆金芭樂獎總票選結果


三、《蘋果日報》與《動新聞》獲選單一新聞金芭樂獎逐年降低
    雖然《蘋果日報》從2010年至2013年連續蟬聯四屆的金芭樂獎總冠軍但是從歷年「個別票選」新聞[1] 中可以看出蘋果獲選單一新聞金芭樂的機率逐年降低,《動新聞》亦是如此,可見金芭樂獎的民意風向球開始擺動(請見表六)。目前《蘋果日報》是我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有成立新聞自律機制的平面媒體,其諮詢委員來自多元的公民團體「蘋果日報新聞自律委員會」成立起因於200911月公民團體集體抗議「動新聞」報導所引起的腥羶色與侵犯隱私人權問題。台少盟葉大華秘書長認為該自律委員會自20119月起成立至今,在多次開會、提案與申訴的溝通過程中,議程雖然大多圍繞在新聞標題、兒少隱私、跨性別議題、圖文是否羶色腥等議題為主,但仍可以逐漸看見「蘋果日報新聞自律委員會」定期開會所發揮的自律成效對於其廣大讀者與閱聽環境的長遠發展是件好事。

表三:2011年至2013年個別金芭樂新聞得主趨勢分析表

   另從2013年網路票選的「單一新聞」票選結果與歷年最大差異在於《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皆各別首次獲的單一新聞金芭樂獎,可見得網友認為該兩家媒體在相關新聞報導的品質上已不如以往,在新聞編採與品管上應更加把勁。《聯合報》三年來,在相關兒少新聞報導品質表現上則最為穩定與表現良好值得肯定!
   在台少盟與各團體的努力之下,201111月 通過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經將媒體自律入法,各媒體的自律機制已紛紛正式上路,民眾若有認為新聞報導若有不妥甚至於可能有違法之虞的兒少 新聞內容,皆可以依據下列申訴管道逕自進行申訴。然而,除了努力致力於相關法令的制定以及協助新聞媒體自律外,加強閱聽人相關媒體識讀教育更是當務之急, 台少盟及兒少團體將與大專院校持續合作服務學習課程,培養大專青少年媒體素養能力與監看能力,未來將尋求與高中職國中等學校合作,歡迎有志強化媒體識讀教育的學校或是志工來電洽詢,02-23695195
 
現行平面媒體自律機制:
1.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 http://www.appledaily.com.tw/ethics/index.html
2.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 http://www.newspaper.org.tw/
 
新聞聯絡人: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葉大華 02-2369-5195轉分機21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研發員 林彣鴻 02-2369-5195轉分機16


[1]九則新聞:新聞一:2011未成年少女廁所產子後將嬰兒拋出窗;新聞二:2011少婦與外遇對象虐待女童致死;新聞三:2011高中生擬訂計畫刺殺父母親;新聞四:2012年15歲國中生情殺事件;新聞五:2012火車性愛趴事件;新聞六:2012樹林滅門事件;新聞七:2012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新聞八:2013高雄捷運活春宮事件;新聞九:2013名媛李珍妮女身世事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針對「南投少年性侵案」嚴重洩露未成年者個人資訊,過度煽動群眾網路公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聯合聲明】 中部「少年校園性侵案」 網路與社群媒體嚴重洩露未成年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個人資訊 造成媒體公審、網路霸凌等私刑效應 公民團體譴責及呼籲各媒體及網友應即刻自律 近期中部地區某校高中生性侵事件在網路媒體、論壇上引起公憤,大批網友群起對未成年加害者及被害者進行人肉搜索,並散佈關於未成年加害者的姓名、校名、照片,及其家屬姓名、照片等個人資訊。後續更有部分網友在公開平台指責該校為『後宮花園』,甚至不問是非謾罵該校其他學生為『人渣學校的學生』;部分媒體更是帶頭號召網友對該校丟雞蛋。 部分民眾及媒體轉發本案案情相關報導時,一併將報導當事人及其家屬個人資訊完整轉發,並以煽動、誇大聳動、謾罵等手法評論本案,致對未成年當事人及非相關當事人進行網路霸凌,造成媒體公審及歧視效應,足以侵害被指涉之人及學校之隱私權益。因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民間兒少服務與權益推動等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跟風轉發相關報導所涉之個人資訊;媒體更應遵守新聞自律原則,勿帶頭煽動民眾情緒,以遏止該案目前所造成之網路人肉搜索及霸凌風氣。尤其該案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各界應持理性監督態度關注此案,而非號召動員去學校丟雞蛋助長動私刑歪風。 ➤部分媒體及網友轉發未成年人資訊未加以隱蔽形同二度傷害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項規定「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辨識身份之資訊。」第3項規定「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識別身份之資訊。」另外,《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亦規定「任何人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之記事或照片,使閱者由該項資料足以知悉其人為該保護事件受調查、審理之少年或該刑事案件之被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有被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資辨識身份之資訊。」第2項規定「前項以外之任何人不得以媒體或其他方法公開或揭露第一項被害人之姓名及其他足資識別身份之資訊。」並在同法第13-1條對違反之人定有處罰規定。 部分網友及媒體轉發新聞報導、評論本案新聞報導時,將涉案未成年者之姓名、學校、照片等個人資訊,以及其家屬之姓名、工作場所、職位、照片等個人資訊等廣為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