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會後新聞稿】兒少新聞妙捕手第四屆平面媒體「金芭樂獎」記者會

兒少新聞妙捕手2013網路媒體識讀調查公佈
   暨第四屆平面媒體「金芭樂獎」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洪仲丘事件、九月政爭、食安問題!!!2013年的台灣,除了這些震撼社會各界的社會、政治及民生議題是不是就沒有其他新聞需要關注了呢?由數個公民團體所組成的「兒少媒體監督連線」仍持續監督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每年透過頒發平面媒體兒少新聞「金芭樂獎」提醒媒體落實兒少新聞自律  
   今年金芭樂獎邁入第四屆為擴大閱聽人參與關注兒少新聞報導品質,今年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簡稱台少盟)持續與行政院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合作「兒少新聞妙捕手」專案並透過此專案向國內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招募監看志工,針對年度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內容進行案例分析,並從中票選出三件重大案件,包含201212月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高雄捷運活春宮事件以及名媛李珍妮女兒身世等三件重大兒少新聞事件,並於「兒少新聞妙捕手」網站舉辦「網路媒體識讀大調查」活動,分析網友對於四大報兒少新聞報導表現之看法。
   本次票選活動自20131031日至20131115日為止共有2,075位閱聽人參與其中女性1,181而男性有894人,青少年網友共有1,189人填寫,佔問卷總參與人數57.3%。調查內容包括:照片及圖片的呈現方式是否過度血腥或暴力、內容是否過度描述犯罪細節、報導中是否揭露兒少的個資與隱私,以及民眾對於新聞處理的看法及閱聽感受。其中,《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在三則案例上分獲「單一新聞金芭樂獎」,而2013年度「金芭樂總冠軍」繼續由蘋果日報蟬聯。但進一步分析三年來四大報兒少新聞報導趨勢與表現,可發現《蘋果日報》與《動新聞》獲選單一新聞金芭樂獎逐年降低,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反而後來居上!且有五成四的網友也認為此兩報皆有過度詳述或報導犯罪手法的問題。此外近兩年因應「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由報業公會成立的「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被申訴審議的案例也最多,因此公民團體強烈建議與呼籲《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能比照《蘋果日報》建立新聞自律機制
 
第四屆金芭樂獎頒獎典禮:葉大華秘書長、劉昌德副教授、何旻燁專員、李子瑋執行秘書、國北商財稅系與三民高中大傳社共同頒年度金芭樂獎給《蘋果日報》

    針對相關調查結果台少盟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於20131213日假台灣國家婦女館大會議室召開記者會,並邀請今年度與台少盟合作的媒體監看的國北商財稅系二技部同學,以及合作研發媒體識讀教案的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大傳社與新北市立三民高中大傳社同學前來分享對當今兒少新聞報導的看法。
    台 少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金芭樂獎」即將邁入第五年,看到《蘋果日報》與《動新聞》在尺度上、羶色腥、兒少隱私部分有所改進,雖然連續蟬聯四年得到總金芭樂 獎,但今年以來兒少新聞議題的報導處理比往年謹慎、客觀,今年單一新聞金芭樂獎得獎機率也是歷年來最低,並有下降的趨勢,值得肯定。而《中國時報》與《自 由時報》今年分別獲頒單一新聞金芭樂獎,且有五成四的網友也認為此兩報皆有過度詳述或報導犯罪手法的問題。此外在近兩年因應「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由報業公會成立的「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被申訴審議的案例也最多,因此公民團體今日強烈建議與呼籲《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能比照《蘋果日報》建立新聞自律機制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劉昌德提到當今許多媒體過度注重細節的描述,甚至推出「組圖」連環照片。種種手法已偏離新聞報導精神,且有意圖鼓勵閱聽眾「圍觀」、「湊熱鬧」看別人的落難、出糗與醜態的趨勢,並且有消費新聞當事人的心態而非去探討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或解決問題。劉昌德更以父親的角度,也希望自己孩子盡量不要接觸到這些新聞與畫面,媒體從業人員應有同理心去編採每一則新聞不要因不當報導影響青少年的發展。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倡議專員何旻燁提到,平面新聞媒體與電視新聞媒體一樣都夾在商業化與市場化的趨勢下運作。《蘋果日報》長期下來扮演了兩面手法角色,一方面像是道德重整會,代表人民公審事件,一方面卻像是個「偷窺洞」把人心最深處的慾望展露的一覽無遺;因此青少年閱聽人應要適度地對於任何一則媒體訊息採取懷疑、批判的精神,媒體識讀的重要性在此就可見,而具體的方法例如有學生辦報,消費者可表達相關意見,伸張自己的表意權等。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李子瑋則表示,香港的蘋果日報比台灣蘋果日報更腥羶色,原因就是台灣有一定程度的自律和他律,台灣的蘋果日報在這四年與公民團體的互動過程中也有誠意共同推動自律機制因此看到今日調查結果蘋果有進步感到很高興。李子瑋也提到媒體在享受新聞自由外,也亟需自律、法律與他律的規範,社會大眾若要辨識媒體訊息的真偽,那麼媒體識讀教育的推廣就非常重要。
    而參與台少盟「兒少新聞監看」服務學習課程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二技部陳品蓉同學與三民高中大眾傳播社的馬佳德同學則現身說法陳品蓉同學提到現今許多社會事件時常直接刊載兒少當事人的個資,也侵害到當事人的隱私權益,以及違反了兒少權法,因此建議媒體日後在正面與負面新聞的比重應更加均衡她希望能多加報導正面及好的新聞;三民高中馬佳德同學則認為缺乏判斷力的青少年容易模仿新聞報紙裡的內容,因此媒體在刊登所有新聞資訊前需要再三評估,馬同學也提到因透過台少盟的媒體識讀的教案合作,逐漸瞭解如何從多元面向觀看每一則報導,以及國內有哪些新聞申訴管道可以利用是很好的服務學習模式。
    在台少盟與各團體的努力之下,201111月 通過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經將媒體自律入法,各媒體的自律機制已紛紛正式上路,民眾若有認為新聞報導若有不妥甚至於可能有違法之虞的兒少 新聞內容,皆可以依據下列申訴管道逕自進行申訴。然而,除了努力致力於相關法令的制定以及協助新聞媒體自律外,加強閱聽人相關媒體識讀教育更是當務之急, 台少盟及兒少團體將與大專院校持續合作服務學習課程,培養大專青少年媒體素養能力與監看能力,未來將尋求與高中職國中等學校合作,歡迎有志強化媒體識讀教育的學校或是志工來電洽詢,02-23695195
2013兒少新聞妙捕手第四屆金芭樂獎頒獎典禮:記者會大合照
 
現行平面媒體自律機制:
1.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 http://www.appledaily.com.tw/ethics/index.html
2.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 http://www.newspaper.org.tw/
 
新聞聯絡人: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葉大華 02-2369-5195轉分機21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研發員 林彣鴻 02-2369-5195轉分機1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

【聲明稿】針對「南投少年性侵案」嚴重洩露未成年者個人資訊,過度煽動群眾網路公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聯合聲明】 中部「少年校園性侵案」 網路與社群媒體嚴重洩露未成年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個人資訊 造成媒體公審、網路霸凌等私刑效應 公民團體譴責及呼籲各媒體及網友應即刻自律 近期中部地區某校高中生性侵事件在網路媒體、論壇上引起公憤,大批網友群起對未成年加害者及被害者進行人肉搜索,並散佈關於未成年加害者的姓名、校名、照片,及其家屬姓名、照片等個人資訊。後續更有部分網友在公開平台指責該校為『後宮花園』,甚至不問是非謾罵該校其他學生為『人渣學校的學生』;部分媒體更是帶頭號召網友對該校丟雞蛋。 部分民眾及媒體轉發本案案情相關報導時,一併將報導當事人及其家屬個人資訊完整轉發,並以煽動、誇大聳動、謾罵等手法評論本案,致對未成年當事人及非相關當事人進行網路霸凌,造成媒體公審及歧視效應,足以侵害被指涉之人及學校之隱私權益。因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民間兒少服務與權益推動等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跟風轉發相關報導所涉之個人資訊;媒體更應遵守新聞自律原則,勿帶頭煽動民眾情緒,以遏止該案目前所造成之網路人肉搜索及霸凌風氣。尤其該案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各界應持理性監督態度關注此案,而非號召動員去學校丟雞蛋助長動私刑歪風。 ➤部分媒體及網友轉發未成年人資訊未加以隱蔽形同二度傷害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項規定「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辨識身份之資訊。」第3項規定「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識別身份之資訊。」另外,《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亦規定「任何人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之記事或照片,使閱者由該項資料足以知悉其人為該保護事件受調查、審理之少年或該刑事案件之被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有被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資辨識身份之資訊。」第2項規定「前項以外之任何人不得以媒體或其他方法公開或揭露第一項被害人之姓名及其他足資識別身份之資訊。」並在同法第13-1條對違反之人定有處罰規定。 部分網友及媒體轉發新聞報導、評論本案新聞報導時,將涉案未成年者之姓名、學校、照片等個人資訊,以及其家屬之姓名、工作場所、職位、照片等個人資訊等廣為散布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