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稿】要公視,不要「宮」視!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發表第五屆公視董事會評鑑結果



 要公視,不要「宮」視!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發表第五屆公視董事會評鑑結果
           
20148月公視監督報告
                  【記者會新聞稿 20140801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各團體代表今天下午1:30在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六樓會議室召開記者會,公布2014年上半年對公視的監督報告報告中指出,第五屆董事會成立一年來,在爭取擴大公視資源上尚無具體作為,整體表現有待加強;總經理的作為常出現與董事會理念相左、相互牽制的情形以致於公視今年1月至5月整體表現呈現出下列情形在新聞與節目製播方面,欠缺積極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企圖心;並持續播放多檔中國大陸免費捐贈,並配好台語發音的紀錄片與戲劇節目,遭受外界質疑影響節目自主。該報告中強調,台灣公民社會對公共電視的期待,不是補充性、裝飾性的「小清新」格局,而是必須承擔維護民主、推動社會進步、教育大眾,以及落實公民媒體近用權的種種責任因此媒改團體要求第五屆公視董事會,應以更積極負責的態度,針對未來兩年任期,對社會大眾提出公視經營的前瞻規劃與構想,而不該滿足於現有資源與格局,甚至限縮新聞自主性畫地自限、引刀自宮!

圖:從左至右分別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記者沈佩瑶公共電視被解雇派遣員工陳盈潔、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葉大華、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媒體改造學社副教授王維菁、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李子瑋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前身為「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是在20139月為了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過程而成立,後轉型為「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以每半年為期,向社會大眾提出對公視營運的監督報告。在20147月發布的監督報告中,分別從公視董事會表現、總經理治理、新聞以及節目的製播表現等四個方面提出以下報告

   1.董事會表現方面,報告中點名批評包括:董事長邵玉銘去年底在對岸參加「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會後「被」發表共同倡議,有損我方利益事件;董事童子賢、陳淑麗在國民黨台北市長提名初選中,表態支持丁守中,違反公視法事件;NGO觀點主持人紀惠容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因政治立場被該節目製作人停止主持一次,董事會表示支持製作人決定,涉及事前言論審查。報告並批評董事會過去一年在擴大公視資源上迄無建樹,尤其是面對已納入公廣卻苦無公共預算的華視,顯得一籌莫展。

   2.公視總經理的治理風格該報告也提出不少批評,除指出總經理在董事會已強調創作自由的情況下,依然對畫面打馬賽克親下指示之外,其種種消極不作為的治理風格,讓有理想、有熱情的工作同仁陷入士氣低落。

   3.新聞製播表現上:除了每日新聞呈現批判力減弱,新聞談話性節目「有話好說」也發生原製作兼主持人因為集數被縮減、資源遭凍結而申請留職停薪,影響收視率。原本很有新聞戰鬥力的「公視新聞網」(PNN)也面臨相同困境,幾近停擺。尤其太陽花學運期間,公視新聞部並未及時因應變局,失去藉由重大新聞事件吸引觀眾的大好機會,顯示其經營心態相當消極。
   4.節目製播方面:除了整體收視率呈現下降,在太陽花學運期間,臨時決定抽換以學運領袖林飛帆為主角的一集「誰來晚餐」的重播排檔,當時也引發一陣話題。凸顯公視內部為求政治正確,不惜犧牲社會影響力與經營績效的治理邏輯。

   此外該報告中並質疑,公視對於海峽兩岸的複雜政治議題似乎欠缺應有判斷,不但接受對岸免費贈送的《大秦嶺》、《帝國商行》、《揚州鹽商》等紀錄片,播出後還燒錄畫面呈現有公視LOGO的播出DVD寄回中國大陸,彷彿完成「交辦事項」!?未來還將繼續播出《人生幾度秋涼》、(連續劇)、《三江源》、《圓明園》(紀錄片)等免費贈送節目,有的並由中央電視台免費配好台語發音。如此做法,是否符合公視製播精神與服務宗旨?公視即使有擴大服務台語觀眾的需要,央視為什麼願意不收錢還出錢配好台語送台灣公視播出?主事者考量為何?相關作為董事會是否知情、同意?長此以往,是否將影響公視的節目自主?公視管理部門都有必要對外清楚說明。




   該報告在結論中強調,費盡千辛萬苦才成立的第五屆董事會,似乎也抱有要把公視「做大」的企圖心,但或許由於對公視所應承載的公共價值無感、概念不足,加以公視內部決策經營者似乎存在一股要把公視「做小」或「不做不錯」的保守、牽制力量,導致一切遲滯不前。台灣的公廣集團是十幾年來在社會各界努力護持之下,才風風雨雨走到今天,結果卻因為各種因素牽制而無法更積極的經營與拓展,讓各界失望。「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因此鄭重要求第五屆公視董事會,應以更積極負責的態度,針對未來兩年任期,對社會大眾提出公視經營的規劃與構想;繼續強化公眾問責;確實建立自律機制;並開始與公民團體展開常態對話,對於總經理就任半年多來的表現確實進行考核評估,以示對全台灣納稅人的負責。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並鄭重呼籲,公共電視猶如國家文創產業的火車頭,在民主先進的英國,與民主後進的韓國都已經獲得證實,每天把鼓勵文創放在嘴邊的行政院與文化部官員們,必須以前瞻性的眼光與作為,在相關立法或預算編列上,把強化公共電視的體質與功能作為施政的頭等大事。最後,公視「NGO觀點」的節目主持人紀惠容也在記者會中正式宣布辭職該節目的主持棒。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
   (參與團體包括: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媒體改造學社、文化元年、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台少盟、台灣媒體觀察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靖娟文教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防暴聯盟、台北市教師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傳播學生鬥陣)

記者會出席人員: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葉大華、公共電視被解雇派遣員工陳盈潔、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公視NGO觀點節目主持人紀惠容、媒體改造學社副教授王維菁、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記者沈佩瑶

聯絡人: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 葉大華 女士,手機電話:0916-048-86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針對「南投少年性侵案」嚴重洩露未成年者個人資訊,過度煽動群眾網路公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聯合聲明】 中部「少年校園性侵案」 網路與社群媒體嚴重洩露未成年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個人資訊 造成媒體公審、網路霸凌等私刑效應 公民團體譴責及呼籲各媒體及網友應即刻自律 近期中部地區某校高中生性侵事件在網路媒體、論壇上引起公憤,大批網友群起對未成年加害者及被害者進行人肉搜索,並散佈關於未成年加害者的姓名、校名、照片,及其家屬姓名、照片等個人資訊。後續更有部分網友在公開平台指責該校為『後宮花園』,甚至不問是非謾罵該校其他學生為『人渣學校的學生』;部分媒體更是帶頭號召網友對該校丟雞蛋。 部分民眾及媒體轉發本案案情相關報導時,一併將報導當事人及其家屬個人資訊完整轉發,並以煽動、誇大聳動、謾罵等手法評論本案,致對未成年當事人及非相關當事人進行網路霸凌,造成媒體公審及歧視效應,足以侵害被指涉之人及學校之隱私權益。因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民間兒少服務與權益推動等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跟風轉發相關報導所涉之個人資訊;媒體更應遵守新聞自律原則,勿帶頭煽動民眾情緒,以遏止該案目前所造成之網路人肉搜索及霸凌風氣。尤其該案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各界應持理性監督態度關注此案,而非號召動員去學校丟雞蛋助長動私刑歪風。 ➤部分媒體及網友轉發未成年人資訊未加以隱蔽形同二度傷害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項規定「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辨識身份之資訊。」第3項規定「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識別身份之資訊。」另外,《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亦規定「任何人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之記事或照片,使閱者由該項資料足以知悉其人為該保護事件受調查、審理之少年或該刑事案件之被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有被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資辨識身份之資訊。」第2項規定「前項以外之任何人不得以媒體或其他方法公開或揭露第一項被害人之姓名及其他足資識別身份之資訊。」並在同法第13-1條對違反之人定有處罰規定。 部分網友及媒體轉發新聞報導、評論本案新聞報導時,將涉案未成年者之姓名、學校、照片等個人資訊,以及其家屬之姓名、工作場所、職位、照片等個人資訊等廣為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