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稿】「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2015年下半年度公視暨華視監督報告

華視應落實公共化、治理資訊應公開
公視董事會錯失修法契機   愧對人民對公共媒體期待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2015年下半年度公視暨華視監督報告

新聞稿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簡稱「公公盟」)包括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葉大華、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林麗雲、勵馨基金會和旻燁專員等各團體代表1222日上午假台少盟青少年會館舉行記者會,公布下半年對公視及華視的監督報告,就公視及華視各部門與第五屆董事會半年來的作為發表評論,並提出具體期待與要求。重點包括:對公視每日新聞及新聞節目的檢討改進;公視董事會公視董事會應公開主張原民、客台納入必載,不應在廣電三法必載爭議中及公視法修法中缺席,愧對人民壯大公共媒體之期待;華視實質公共化必須積極推動,應回應各界爭議中通過的「華視資產活化案」、改革華視不必等到資產活化應以改革新聞為優先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1222日公佈的2015下半年度公視暨華視監督報告中提到公視頻道內容的整體表現:新聞收視提升、節目收視持平;「我們的島」節目為環境生態與弱勢發聲,獲社會公器獎肯定;公視直播「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完整賽事,也提升了收視率;戲劇節目或因經費受限,已有一段時間缺乏雅俗共賞的重量級戲劇。華視頻道的節目內容則缺乏公共性,華視作為公廣集團成員卻與一般商業台的表現大同小異,應積極推動實質的公共化。

而相較於節目內容製播,公視董事會的表現,卻缺乏足夠的公共視野與高度公公盟表示近來廣電三法在立法院因無線電視必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公視董事會在此番爭議中卻完全置身事外。在爭議中,商業無線台積極運作無線台必載到衛星頻道,引發衛星頻道業者公會極力反對;公民團體主張無線電視台為公共稀有資源,不應放任商業利益掛帥,趁勢提出將族群電視台(客台、原視)必載正式入法的替代方案。但目前協助經營客台的公視董事會,未能把握此一攸關廣電公共利益之爭的議題,積極對外發表看法與主張,積極主張「無線頻道必載」應該要納入原民電視台及客家電視台錯失了藉此次廣電三法修法壯大公共媒體的機會根本是限縮了公視董事會的視野與高度,不僅把自己「做小了」,也有愧於人民享有優質公共媒體的期待。

 聯盟認為,公視董事會應以納入族群電視台、公營廣播電台擴大公廣集團規模為願景,積極主動向立法院與社會各界倡議速修訂〈公共廣播電視法〉。在族群電視台方面,應該主張重新將原民台等納入經營版圖,以避免族群電視台因政黨輪替而不斷受到政治干擾的狀況一再產生,並呼應公民團體對族群電視台必載正式入法的要求。在公營廣播電台方面,世界各國公共廣電系統,多同時擁有廣播和電視系統,未來應將國營的中央廣播電台、警察廣播電台與教育廣播電台納入公廣集團,以避免關鍵人事和決策安排淪為非專業性政治考量或酬庸,並擴大公共服務使命的綜效。


 另在華視部分應推動實質公共化,包括經營決策與內容製播。經營決策方面,例如「華視資產活化專案」具體內容應列入公視公開資訊,以供社會公眾檢視與監督,以免淪為黑箱決策、違反社會對公有資源為公眾服務的期待。內容製播方面,應即刻從改革新聞品質開始尤其華視現行三器(行車記錄器、路邊監視器、網路瀏覽器)新聞和商業置入不斷,和一般商業電視台無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引發公視董事會中有發出華視是否適合作為公廣集團成員質疑聯盟建議公視董事會應整合華視新聞與公視新聞,將公視現行的編採規約與各種內外部監督機制逐步適用於華視,把華視納入第二個公視的架構。除了應遵守基本的新聞倫理與規範,在新聞內容上公視與華視也可適度地分工、交流,發展能夠互補的各自特色。

完整報告下載:「公民社會監督公視聯盟」2015年12月公視暨華視監督報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媒體不應濫用新聞自由,NCC應嚴格落實換照審查

  針對中天新聞台執照換發一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有以下聲明:   憲法保障新聞自由之目的並非保障新聞媒體自身之利益,而是確保新聞媒體免於外在及內部的干預,以達成新聞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根據前大法官林子儀之見解,「政府為維護新聞媒體的自主性和促進新聞媒體提供多元資訊,針對新聞媒體制定管制措施,是符合新聞媒體理念的具體管制目的」。故頻道換照審查並非政府對於新聞自由之侵害,包含中天新聞台在內之任何頻道,沒有逃避規管的權利。   中天新聞台之營運問題並非一日之爭。依據 NCC 資料統計,中天新聞台在本次執照有效期間,遭裁罰及警告件數高達 23 件(違規情形詳見註一),累計罰鍰金額逾千萬元,為全台新聞頻道之冠,顯見其內控之失靈。針對 2014 年執照換發之附款承諾中天新聞台亦未積極實踐,遲至 2019 年才在遭 NCC 裁罰後,完成「獨立審查人」設置。對於如此頻遭裁罰,無法落實附款承諾之新聞頻道, NCC 更應秉持《 通訊傳播基本法 》賦予之權責,依《行政程序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換照審查辦法》審慎公正進行換照審查,勿枉勿縱。   連日來,包含中天新聞台本身製播之內容在內,針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存在許多流言蜚語。媒改盟呼籲中天新聞台應恪遵自訂之《涉己事務新聞製播規範》,妥善處理涉己新聞,不應讓新聞媒體淪落為為自身利益辯護之工具。各政治勢力、利益團體請勿企圖操作換照審查結果,藉此謀取政治、經濟利益,戕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基礎   台灣電視新聞亂象叢生的問題由來已久,媒改盟認為解決之道應從嚴格落實頻道申設、評鑑和換照機制,淘汰不適格之頻道經營者做起。讓有心為提供電視新聞服務之經營者進入市場,觸發台灣電視新聞製播品質向上提升之動力。 註一:中天新聞台於本次執照效期內( 103.12.12 ~),違規情形包括: 1. 共計違規 23 次,受警告處分 2 件,受罰鍰處分 21 件,核處金額共計 1,073 萬元。 2. 受核處事由:未善盡事實查證 12 件、節目廣告不分 2 件、妨害兒少身心健康 3 件、違反兒少法 1 件、妨害公序良俗 4 件、營運不當損害民眾視聽權益 1 件。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