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稿】女模命案 媒體是在守門還是鬧事?

「女模命案 媒體是在守門還是鬧事?」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2017/3/9

  日前外拍女模命案引發社會關注,在此事件當中我們發現媒體表現上不但突顯出媒體的守門角色、檢調與司法系統、公民素養皆應該被檢視,因此今日(3/9日)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民媒改盟、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改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對此議題表達看法。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共事務長林福岳表示,本次女模命案相關新聞在四大報的網路新聞上自命案發生至今已經大約有兩百則的新聞量,足見此新聞量之龐大,然而在這麼龐大的新聞量中的新聞品質卻參差不齊,不但有未審先判,更有侵害人權的問題。

  林福岳認為,此次事件與四年前的「媽媽嘴事件」相似,媒體過度報導,未審先判,盡管目前媒體大多數都有自律機制,但在這一次事件中自律機制幾近崩盤,而沒有自律機制約束的網路媒體更在時效性的壓力下,許多訊息未經查證直接報導,如此不但犧牲專業,更在誤導大眾視聽。林福岳認為,對於媒體自律機制尚未全面落實的今天,希望政府的行政及立法部門能夠更加全面落實媒體素養與識讀教育,如此才能保障大眾對新聞消息有正確的認識與認知。

  而在目前的媒體自律機制上,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葉大華表示,目前犯罪新聞報導,隨著網路即時新聞效應,造成不當報導侵害當事人人權及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更加嚴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藉此案,邀集網路媒體及談話性節目業者,建立對於談話性節目與網路新聞媒體自律機制,同時對目前已經在施行的自律機制進行全面性的檢討。

  而此次關於偵查不公開與媒體審判的問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去年司改會針對民眾進行「司法問題大調查」,調查結果指出,民眾認為司法最嚴重的問題:第一名為:司法人員違反偵查不公開,第二名為:媒體未審先判,而此兩項都與媒體有關。高榮志認為這是結構性問題,在媒體方面,因為社群媒體興起及傳統媒體改變,速度比查證來的重要,另一方面,在瀏覽與點閱率掛帥下的前提下,讓新聞不得不搶快,因此,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媒體的表現在這一次事件中遠比四年前媽媽嘴命案表現還要來的嚴重。

  高榮志認為,媒體追求速度與司法特性本質上就有矛盾,因此,無罪推定原則很容易被打破。另外,就現行制度上來說偵查不公開的大原則,司法院早有準則但無法落實,主要在於法官、檢察官、警察與記者之間的思考模式與利益皆有不同,加上被檢舉也無法得到適當追究。高榮志認為,若官方若有決心落實無罪特定原則,法務部應該成立專屬機構,維護公平審判。

  至於台灣媒體未審先判問題,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施逸翔表示,在2013年的兩公約初次審查時十位國際人權專家就曾對此問題提出指正。另外,從歷史來看媒體未審先判已經不是第一次,例如,先前的蘇建和三人案、徐自強案,以至於目前還在再審程序的鄭性澤案,還有目前還在死刑執行邊緣的邱和順案,這些被公認的冤案,過去都曾經吃過「媒體正義」的虧,也就是在案件都還在偵辦、證據調查階段,甚至案件都還沒有定讞前,媒體就以預設他們「就是犯罪只是證據還沒有找到」的文字在進行相關的報導,但這都嚴重地違反法定的「無罪推定原則」與「偵查不公開」原則,所侵害的基本人權是公平審判權、隱私權、反酷刑、生命權、以及人性尊嚴和名譽。

記者會影片

第一部分:https://goo.gl/QMH2yZ
第二部分:https://goo.gl/2yist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媒體不應濫用新聞自由,NCC應嚴格落實換照審查

  針對中天新聞台執照換發一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有以下聲明:   憲法保障新聞自由之目的並非保障新聞媒體自身之利益,而是確保新聞媒體免於外在及內部的干預,以達成新聞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根據前大法官林子儀之見解,「政府為維護新聞媒體的自主性和促進新聞媒體提供多元資訊,針對新聞媒體制定管制措施,是符合新聞媒體理念的具體管制目的」。故頻道換照審查並非政府對於新聞自由之侵害,包含中天新聞台在內之任何頻道,沒有逃避規管的權利。   中天新聞台之營運問題並非一日之爭。依據 NCC 資料統計,中天新聞台在本次執照有效期間,遭裁罰及警告件數高達 23 件(違規情形詳見註一),累計罰鍰金額逾千萬元,為全台新聞頻道之冠,顯見其內控之失靈。針對 2014 年執照換發之附款承諾中天新聞台亦未積極實踐,遲至 2019 年才在遭 NCC 裁罰後,完成「獨立審查人」設置。對於如此頻遭裁罰,無法落實附款承諾之新聞頻道, NCC 更應秉持《 通訊傳播基本法 》賦予之權責,依《行政程序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換照審查辦法》審慎公正進行換照審查,勿枉勿縱。   連日來,包含中天新聞台本身製播之內容在內,針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存在許多流言蜚語。媒改盟呼籲中天新聞台應恪遵自訂之《涉己事務新聞製播規範》,妥善處理涉己新聞,不應讓新聞媒體淪落為為自身利益辯護之工具。各政治勢力、利益團體請勿企圖操作換照審查結果,藉此謀取政治、經濟利益,戕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基礎   台灣電視新聞亂象叢生的問題由來已久,媒改盟認為解決之道應從嚴格落實頻道申設、評鑑和換照機制,淘汰不適格之頻道經營者做起。讓有心為提供電視新聞服務之經營者進入市場,觸發台灣電視新聞製播品質向上提升之動力。 註一:中天新聞台於本次執照效期內( 103.12.12 ~),違規情形包括: 1. 共計違規 23 次,受警告處分 2 件,受罰鍰處分 21 件,核處金額共計 1,073 萬元。 2. 受核處事由:未善盡事實查證 12 件、節目廣告不分 2 件、妨害兒少身心健康 3 件、違反兒少法 1 件、妨害公序良俗 4 件、營運不當損害民眾視聽權益 1 件。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