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3年12月18日文化部「公廣集團發展政策」茶敘記者會重點摘要



文化部「公廣集團發展政策」茶敘記者會
2013年12月18日

一、記者會重點摘要:
一、龍應台部長:公廣集團三大願景:踐行公民社會場域、蘊植文化產業沃土、引領數位影視的旗手。期許第五屆董事會能夠更加健康,也希望後年的公廣集團預算加倍。

二、劉昌德教授:主管機關不應該將政治力涉入公廣集團,希望能夠實踐公民社會的需求。依兩層面解釋公廣集團未來營運的方針,分別為「公民」與「文化」。「公民」:應找專家、學者,以及公民團體參與公廣集團營運的建議討論群裡,以盡社會溝通的責任。「文化」:應給予華視公司更多的關注與經費支援。

三、盧非易教授:公廣集團未來亟需面臨數位化挑戰的議題。

四、林淇瀁教授:未來公廣集團應走出台灣,走向世界的格局邁進。

五、陳清河教授:如果未來公廣集團有更多經費加入,應提供更廣的服務,更深的內容與品質,以及廣邀更多人才加入與參與公廣集團的服務。

六、莊伯仲教授:這部分可分兩個層面來看。首先,現實面,目前公廣政策(請見本信件所附加的20131218文化部公廣政策的PDF檔案)漸達到媒改團體與公民團體的需求。理想面的部份,公廣未來應加強數位化的軟硬體的運作,發揮更大公共服務的效益。

二、重點新聞露出:
媒體
報導
2013.12.18
自由時報

 龍應台今天提出「公廣集團發展政策」的三大願景,也就是踐行公民社會場域蘊植文化產業沃土引領數位影視的旗手,希望公廣集團能夠更加落實最初成立的目的,並增加對特殊或弱勢族群的關懷。

 同時,龍應台也承諾,待「公廣集團發展政策」完成後,也將力推《公視法》的修訂,進而讓公廣集團2015年的預算增加1倍,並刪除宏觀電視、原住民電視台強制委由公視製播的規定,且未來公視、客家電視台以及華視的預算也將由文化部統一編列。

 《公視法》的相關修正草案已於11月送交行政院,最快希望能在明年內送交立法院審議通過,在一年內讓公廣集團茁壯,也讓強化台北地區之外的地方中心之製播能力。
2013.12.18
聯合報
劉昌德期許,公共媒體能夠更「公民」,讓學者、民眾都投入政策的研擬,與社會上的公民團體、集團內的員工溝通。另外,他也希望公廣媒體能更「文化」,特別是華視,代表大眾文化的產製,應投注更多經費讓華視做出好的節目,以利於華視的發展。
盧非易曾擔任第4屆公視董事,他表示,經過政黨輪替、時代演進的過程,公視不斷進步,但也不斷出現問題。如今公視已有新的主管機關,不會再有多頭馬車的情形。但5屆的公廣集團已面臨新媒體如youtube的挑戰,因此發展電視、廣播、數位等多元的媒體形式是當務之急。
公視董事邵玉銘說,自己觀察公視30年,過去新聞局做為政府發聲的工具,但現在的公廣集團與政府既是伙伴又是監督者關係。因此希望政府胸襟能開闊一點,提供更多預算,讓公視能夠真正孕育文化產業,引領數位影視,成為台灣媒體的領頭羊。

★本重點新聞蒐集僅擷取各方與會者的重點為主,並未全列所有相關新聞。

三、記者會現場照片:

 

照片、資料彙整: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秘書處,2013,12,18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媒體不應濫用新聞自由,NCC應嚴格落實換照審查

  針對中天新聞台執照換發一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有以下聲明:   憲法保障新聞自由之目的並非保障新聞媒體自身之利益,而是確保新聞媒體免於外在及內部的干預,以達成新聞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根據前大法官林子儀之見解,「政府為維護新聞媒體的自主性和促進新聞媒體提供多元資訊,針對新聞媒體制定管制措施,是符合新聞媒體理念的具體管制目的」。故頻道換照審查並非政府對於新聞自由之侵害,包含中天新聞台在內之任何頻道,沒有逃避規管的權利。   中天新聞台之營運問題並非一日之爭。依據 NCC 資料統計,中天新聞台在本次執照有效期間,遭裁罰及警告件數高達 23 件(違規情形詳見註一),累計罰鍰金額逾千萬元,為全台新聞頻道之冠,顯見其內控之失靈。針對 2014 年執照換發之附款承諾中天新聞台亦未積極實踐,遲至 2019 年才在遭 NCC 裁罰後,完成「獨立審查人」設置。對於如此頻遭裁罰,無法落實附款承諾之新聞頻道, NCC 更應秉持《 通訊傳播基本法 》賦予之權責,依《行政程序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換照審查辦法》審慎公正進行換照審查,勿枉勿縱。   連日來,包含中天新聞台本身製播之內容在內,針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存在許多流言蜚語。媒改盟呼籲中天新聞台應恪遵自訂之《涉己事務新聞製播規範》,妥善處理涉己新聞,不應讓新聞媒體淪落為為自身利益辯護之工具。各政治勢力、利益團體請勿企圖操作換照審查結果,藉此謀取政治、經濟利益,戕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基礎   台灣電視新聞亂象叢生的問題由來已久,媒改盟認為解決之道應從嚴格落實頻道申設、評鑑和換照機制,淘汰不適格之頻道經營者做起。讓有心為提供電視新聞服務之經營者進入市場,觸發台灣電視新聞製播品質向上提升之動力。 註一:中天新聞台於本次執照效期內( 103.12.12 ~),違規情形包括: 1. 共計違規 23 次,受警告處分 2 件,受罰鍰處分 21 件,核處金額共計 1,073 萬元。 2. 受核處事由:未善盡事實查證 12 件、節目廣告不分 2 件、妨害兒少身心健康 3 件、違反兒少法 1 件、妨害公序良俗 4 件、營運不當損害民眾視聽權益 1 件。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