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理性主動的公民,才是社會的主人:8/17公聽會會議資料之一


8/17公聽會會議資料之一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魏玓老師對於這次換照與公民參與的引言資料。

引言人:魏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
各位媒體主管,請不要低估公民的知識、能力和需求。請各位不要僅僅以收視率來描繪你們心中的公民形象,那是虛假的。因為在那表面的收視率背後,是公民們對於正確和充分資訊的需求,總是無法被滿足的匱乏;也是公民們對於社會往多元公義方向發展的期待,總是感到挫折和失望的憤怒。希望各位將心比心,重新體認自己在離開媒體運作的崗位之時,自己也是公民社會的一位成員,而不再是為利潤邏輯服務的機器人。你要努力提供給所有公民美好的內容服務,就如同你心裡面想要提供給自己、提供給自己兒女的服務同樣美好。而我們相信,其實你心裡仍然是渴望著這麼做的。


各位媒體主管也請不要忘記,公民與媒體對話,是希望幫助媒體平衡那幾乎連你們自己都無法控制的商業力量。如果這其間借助了政府的權力來執行某些管理工作,仍然是以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的立場出發。我們將嚴格監督那是基於公民利益之名,還是藉機牟取特定黨派的利益。請各位媒體主管瞭解,沒有任何理性公民期待各位因此去討好政府,因為扮演好媒體監督政府的角色,同樣是公民所期待於媒體的社會責任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節目和報導上不尊重人權、追逐聳動和煽情內容,跟在節目和報導上討好有權力者,甚至私下勾結一氣,是一樣嚴重的錯誤,一樣會受到公民的反對。相反的,如果你們真正能做到公正、獨立而且深入的政治批評,公民將更加支持你們,甚至在政府試圖干預你們的時候,與你們站在一起。
其次,各位新聞局和更高層政府官員,請不要錯估公民的知識、能力和需求。無論本次換照結果獲得多少民意支持,僅僅代表公民對於有線電生態的不滿和改革期待,但是那並不代表對於新聞局本身或政策上的支持。政府並不因為這樣,而獲得了更多的權力,去管理媒體,甚至是,可能有部分政治人物心裡竊喜,以為可以藉此要脅媒體,牟取政治利益。你要負責適當管理媒體,但只有在各種團體和階層背景的公民們,獲得對所有相關事務的充分資訊和討論,進而給予支持和允許之下,你才能這麼做。如果你違反了這項跟公民之間的默契,那麼公民同樣將絕對反對你,並將反對的立場反映到下一次的選舉。




各位新聞局和高層政府官員,也請不要忘記,你們過去種種介入媒體運作的作為,例如置入性行銷,仍然不會因此而一筆勾消。事實上,因為這些記錄,公民對你們管理媒體的信任度非常低。你們切勿遺忘,建立和推動一個更獨立、更適格的管理機構,是你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此之前,任何可能具有爭議性的管理動作,你們都必須要引入公民參與的機制,以公開和透明的方式來進行。當然,除了管理,你們更應該創造,如何以正面創造有利的環境,善用公民納稅的資源,讓台灣媒體部門能夠生產出更民主更多元更有品質的內容,更是你們絕對重要的任務。如果你們在這方面表現出無能和怠惰,公民同樣將展現有力的回應。


公民社會當然還有很大的成長和成熟空間,公民社會需要更多的教育、練習、宣導、聯繫和對話(各位同樣也要負擔這項責任),但是無論如何,公民力量依然是各位角色扮演是否恰當的為一依靠和判準,而且我們的力量絕對比各位想像的還來得大。


在這個互相認可的基礎上,我們期待於媒體者:
一、請與公民團體和觀眾建立良性對話管道,並誠懇引入和回應公民意見(翁老師已有重要說明,此處不再重複)。
二、請主管和第一線員工都有機會與各種民間團體對話,增加相互的瞭解,並學習必備的採訪和寫作知識。大部分民間團體應該都很樂意提供講座或對談機會。
三、請媒體主管善待基層新聞編採員工,如果這些記者編輯朋友們沒有被公平和妥善對待,他們又如何能夠公平和妥善對待其他公民呢?請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和待遇去準備新聞、去深入新聞,然後去檢討新聞。
一、請媒體主動共商解決和改善不合理的廣告購買生態,現行的廣告購買規則讓短暫的收視率起伏主宰了媒體的節目製作邏輯。如有必要,政府應擔任協調工作,讓此一改革仍夠進行。


我們期待於政府(含在野政治人物)者:
一、請積極推動建立更具獨立性和公共性的傳播管制機構,切勿以政治利益考量扭曲新機構之設立與運作。
二、無論是新機構還是現行機構,任何媒體的管理都必須引進某種程度的公民參與機制,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和執行,均必須提早將各種資訊提供給公民參考,並在公民參與和監督之下,方能進行。
三、請主動提出並執行「正面創造」的傳播政策,特別是早已承諾之公共廣電媒體的籌建,應儘速進行立法和規劃工作。公共所有、以公共服務為宗旨的媒體,也將與商業媒體進行良性競爭,進而改善媒體生態,當為商業媒體朋友所共同樂見。
四、其他有關改善媒體環境、提高媒體服務品質,健全媒體民主特色的相關政策和法令,均應主動提出與修正,在每一次重大的選舉中,公民團體將訴求一般公民以此為重要評價項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媒體不應濫用新聞自由,NCC應嚴格落實換照審查

  針對中天新聞台執照換發一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有以下聲明:   憲法保障新聞自由之目的並非保障新聞媒體自身之利益,而是確保新聞媒體免於外在及內部的干預,以達成新聞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功能。根據前大法官林子儀之見解,「政府為維護新聞媒體的自主性和促進新聞媒體提供多元資訊,針對新聞媒體制定管制措施,是符合新聞媒體理念的具體管制目的」。故頻道換照審查並非政府對於新聞自由之侵害,包含中天新聞台在內之任何頻道,沒有逃避規管的權利。   中天新聞台之營運問題並非一日之爭。依據 NCC 資料統計,中天新聞台在本次執照有效期間,遭裁罰及警告件數高達 23 件(違規情形詳見註一),累計罰鍰金額逾千萬元,為全台新聞頻道之冠,顯見其內控之失靈。針對 2014 年執照換發之附款承諾中天新聞台亦未積極實踐,遲至 2019 年才在遭 NCC 裁罰後,完成「獨立審查人」設置。對於如此頻遭裁罰,無法落實附款承諾之新聞頻道, NCC 更應秉持《 通訊傳播基本法 》賦予之權責,依《行政程序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換照審查辦法》審慎公正進行換照審查,勿枉勿縱。   連日來,包含中天新聞台本身製播之內容在內,針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存在許多流言蜚語。媒改盟呼籲中天新聞台應恪遵自訂之《涉己事務新聞製播規範》,妥善處理涉己新聞,不應讓新聞媒體淪落為為自身利益辯護之工具。各政治勢力、利益團體請勿企圖操作換照審查結果,藉此謀取政治、經濟利益,戕害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基礎   台灣電視新聞亂象叢生的問題由來已久,媒改盟認為解決之道應從嚴格落實頻道申設、評鑑和換照機制,淘汰不適格之頻道經營者做起。讓有心為提供電視新聞服務之經營者進入市場,觸發台灣電視新聞製播品質向上提升之動力。 註一:中天新聞台於本次執照效期內( 103.12.12 ~),違規情形包括: 1. 共計違規 23 次,受警告處分 2 件,受罰鍰處分 21 件,核處金額共計 1,073 萬元。 2. 受核處事由:未善盡事實查證 12 件、節目廣告不分 2 件、妨害兒少身心健康 3 件、違反兒少法 1 件、妨害公序良俗 4 件、營運不當損害民眾視聽權益 1 件。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